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86943.4台,同比增长26.6%,占全球总产量的50.1%,其中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47万套,同比下降6.9%;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虽有下降,但仍以4.78万套位列第一……
上海:中国工业机器人一哥
工业机器人有一半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上海在这一块得天独厚,是我国汽车制造的重要城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海华普等整车制造商均位居于此,2019年上海汽车产量高达274.9万辆,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土壤。
FANUC、ABB、库卡、那智不二越、柯马都相继在上海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尤其是发那科,已经完整布局汽车、家电、食品三大制造领域,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开发了超过260个机器人产品系列,涵盖装配、搬运、焊接、铸造、码垛等全系列产品类型。
今年12月2日,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正式奠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为269.976平方米,是现有一期、二期面积之和的4倍之多,总投资额高达15.8亿元。
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中,上海新时达表现突出,2013年开始建立生产基地,主攻工业机器人、配件以及自动化设备系统;2020年初,历时2年4个月的新工厂竣工,年产能将达到1万台机器人和3500套机器人柔性工作站。
此外,ABB上海机器人超级工厂也将于近期竣工,这是ABB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工厂,投资1.5亿美元,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待该工厂完全建成,ABB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年产能将达到10万台。
在众多企业的支持下,上海2019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虽然下滑6.9%,但仍以4.47万套的产量位居中国第一;而随着众多工厂的相继竣工及投产,产量已经在回暖,2020年前10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4.22万套,同比增长2.5%。
另外,上海机器人企业大约为800家左右,数量虽然屈居全国第三,但拥有不少世界级公司,以及产业链配套,很好保证了上海工业机器人的产能和质量。
广东:加速布局追赶上海
广东与上海一样,同样是汽车制造重镇,2019年汽车总产量为311.97万辆,同时还是电视机(当年产能1.04亿台)、家用冰箱(当年产能1600万台)、空调(当年产能6691万台)、手机(当年产能7.05亿台)、计算机(当年产能5784万台)的制造大省,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当地庞大的市场,也在不断培育一大批工业机器人企业。
截至2019年,广东机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超过1600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广州、佛山4个城市,此外珠海、中山、惠州等市也有产能分布。2018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以2.13万套占到了广东4.8万套总产能的44.4%,区域内有大族激光、佳士科技、朗驰欣创、汇川技术、华数机器人、众为兴技术、中智科创等超130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深圳机器人企业总数的17.2%。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知名的机器人企业数量极少,仅有约75家企业有生产工业机器人,不过成长快速,已形成了南山机器人产业园、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宝安机器人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加速推助区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另外核心器件、集成商、物流机器人的企业数量也占比过半,很好支撑深圳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
东莞虽然属于二线城市,但确是广东的工业机器人一张名片,日本安川和长盈精密的合资企业天机机器人、拓野机器人、启帆工业机器人、普洛汇森自动化、李群自动化、力生机械、速美达自动化、伯朗特智能装备、信腾机器人、赢力机器人均扎根于此,名头上都比深圳的企业响亮许多,尤其拓斯达是广东首家上市的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
近两年东莞围绕松山湖大力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全市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10%,其中规模以上约有163家。
广州作为造车重镇,自然少不了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支撑,近年已培育发展了广州数控、井源机电、瑞松科技、广州启帆、广州远能、固高科技、格力智能装备等大批工业机器人企业。
而佛山则是后起之秀,也是目前广东机器人发展潜力最大的爆发点。因美的的推动,顺德已经成为广东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基地,2020年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约为900亿元,孵化了隆深机器人、利迅达机器人、新鹏机器人及泰格威机器人等大批当地企业,聚拢了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国际知名企业,埃斯顿、孤高机器人等中国品牌也在此布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于2018年动工的美的库卡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已于2019年开始投产,预计到2024年该基地的产能将提升至7.5万台/年,届时该基地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结合其在中国的现有产能,库卡在中国的总产能将提升至10万台/年。
佛山副市长近日信心满满地表示,佛山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产值超300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各级市的全力发展下,2019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能虽然下滑6.9%至4.47万套;但从长远看,广东有望追赶上海,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两架马车;需要说明的是,与上海相比,广东机器人的本土化程度更高。
安徽:大陆腹地的擎天柱
与广东、江苏、上海相比,安徽并非我国的工业强省,如汽车产能不足广东的1/3,其他工业产品产量更是远远落后,但其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却位居全国前列,排名前三。
埃夫特是安徽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所研制的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曾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巨一自动化产品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城汽车、中国重汽、神龙汽车、宇通重工、陕汽、北汽福田等数十家车企;欧凯罗博特机器人是集研发、制造、生产、销售、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机器人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内名列前茅的智能设备及装备体系;雄鹰自动化致力于码垛机器人、自动化包装机械的研发和生产,是目前国内少数同时具有码垛机器人与自动化包装机械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之一;时下安徽活跃的机器人企业是配天机器人,其在蚌埠市高新区拥有年产能5000台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基地,现有六轴工业机器人产品涵盖 3 公斤至 165 公斤负载范围,已在多个行业、领域成功应用;此外还有工元机器人、科易人机器人、惊天智能装备等大批工业机器人企业。
从省级来说,安徽省以本土机器人为主,且基本都具备相当实力;目前拥有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300家,而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占比要高于沿海省市,接近1/3水平。
2019年,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9500套,较2018年的10200套下降了6.9%;目前安徽省正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
辽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随着东部和东南沿海经济的崛起,包括辽宁在内的东三省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但凭借解放初期及之后一段时间的积累,东三省的工业基础仍在,辽宁也凭借一批原有的工业企业及科研院校,成为我国如今的机器人智造大省。
与南方省份相比,辽宁的机器人企业不算多,2019年略超300家,位列全国第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辽宁的企业分布与其他省份不同,几乎都集中在沈阳一城,代表企业有:通用机器人、沈阳新松机器人、华创电子、汇智达科技、瑞伯特自动化、乾鼎机电装备、尤尼克斯机器人、科立创工等。
辽宁虽然民用工业没落,但军工至今仍是中国的天之骄子,飞机工业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军企响彻海内外;同时辽宁还是我国的“机床之乡”,沈阳机床、西格玛等均是全球知名机床厂,进一步支撑着辽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2018年,辽宁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072套,其中沈阳产量就占到了5000套。早在2016年,辽宁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3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万台以上,但根据目前的进度,这一目标是无法实现了。
浙江:造得少,用得最多
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中国少数发展均匀的省份之一。2019年浙江省GDP位列全国第四,由汽摩配、缝制设备、橡胶塑料、医药化工、工艺品、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行业、固废金属等9大产业所支撑。
近年来,浙江的化工、医药、通信设备制造也在大力发展,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有着年产值近700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年产值也接近4000亿元。
但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却表现得很一般,数量上虽然已接近700家,位列全国前五;但知名企业就不多了,国辰迈联机器人、国自机器人、钱江机器人、国辰机器人、今跃机械、海德曼等是为其中的知名代表,借助近年增长迅猛的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算,浙江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2018年,浙江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约为4707台。别看产量不高,却是实打实的机器人使用大户,早在2016年浙江就以4.2万台的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更是新增1.6万台,以7.1万台在役数量继续领跑全国;预计到今年年底,浙江省在役机工业器人将突破10万台,要知道,我国2019年在役工业机器人总数为78.3万台,浙江一省就占了1/8。
小结:有量还需有质
除了以上省市外,河北、山东、江苏等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机器人重镇;从市一级来说,除了上海、深圳外,还有沈阳,芜湖、南京、济南、杭州、常州、哈尔滨、武汉、重庆、佛山等在不断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前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183447台,同比增长21%,已非常接近于去年的全年产量;其中10月全国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21467台,同比增长38.5%;在整机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已形成埃夫特、新松机器人、埃斯顿、广州数控、拓斯达、华中数控、钱江机器人、伯朗特等本土品牌。
但我国在高端机器人以及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等核心器件上,还严重依赖于国际企业或供应链,这将是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工业机器人产量排名:广东第二,上海/安徽/辽宁/浙江排第几?
发布于 2020-12-18